納豆和维生素K2


维生素K恶者说

维生素K是1934年由丹麦人达姆发现的。目前在13种已知的维生素中维生素K可能是我们最不熟悉的一种。不仅不熟悉,而且对维生素K还有一种不好的印象。即维生素K会使血液凝固。那么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呢?

首先,维生素K的K据说可能源于德语koagulation(英文coagulation 凝固)。但是,维生素A,B,C,D等基本都是按照发现的顺序来命名的。过去还曾有维生素F,因为维生素的定义发生变化,所以现在这一项空着。由此我们可知,维生素K的K源于德语koagulation的说法明显是错误的。
另外一种说法是,维生素K的发现是因为马吃了维生素K含量极高的三叶草得血栓而死。其实,马不管吃多少三叶草都不会死。上述说法也只是一种误传。如果,维生素K会引起血栓的话,日本一定是血栓多发地区。为什么呢?传统的纳豆吃法是喝纳豆汤。在纳豆汤中,纳豆激酶活性被完全破坏,而大量的维维生素K却被完整地保存下来。纳豆汤并没有引起血栓,也没有对血液产生异常现象。所以,维生素K虽然参与了凝固因子的形成,但并不等于维生素K就是凝固因子本身。
进一步强化维生素K的恶劣形象的是维生素K和warfarin的相互作用。维生素K能够抵消抗凝固剂warfarin的作用。凝固因子Ⅸ、Ⅹ等的原料是维生素K。warfarin具有能阻碍维生素K成为凝固因子的效用。服用warfarin的患者如果大量服用维生素K,warfarin的效果就会丧失。服用warfarin的患者本身处于易患血栓的状态。在这种状态下,如果warfarin的功能停止,就会发生血栓。这样就造成了血栓是因维生素K而起的误会。

纳豆和维生素K2的绝妙组合

纳豆激酶具有血栓溶解剂UK的数倍以上的血栓溶解力。这样强力的物质当然会有副作用。但是,纳豆是没有副作用。这其实是非常不可思议的。纳豆为什么没有副作用呢?主要有2个理由。
其中之一是纳豆激酶与维生素K2的组合(另一种情况以后介绍)。纳豆菌中同时产生出纳豆激酶和维生素K2。也就是说,只产生纳豆激酶的纳豆菌是不存在的。纳豆激酶强化了血栓的溶解。但是如果血栓不凝固,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发生。例如,体内小的损伤处出血,这就需要把血堵住。这个时候,就必须使血凝固。在吸收纳豆激酶的时候,体内必须有足够的维生素K2。煮水的时候,水不充分准备就会发生火灾。同样的道理,维生素K2准备充分,纳豆激酶才能安全地发挥作用。
纳豆中包含大豆异黄酮和维生素K2。这又是一种绝妙的搭配。大豆异黄酮能防止骨中钙的溶解,而维生素K2则能够将钙固定于骨中。也就是说,大豆异黄酮和维生素K2的组合能相互协力,起到强骨的作用。
顺便说一句,纳豆中还有其他一些绝妙的组合。总之,纳豆是大自然赐于人类的最高级的礼品。纳百恩公司充分利用纳豆这种良好的自然习性,生产让大家都满意的产品。


强骨的维生素K2

日本是世界第一长寿的国家。年纪大了,骨量就会减少,容易发生骨折。这一点全世界都是一样的。只是,日本的老年人和欧美的老年人相比,骨折率很低。这是为什么呢?
日本人的饮食和欧美人相比,钙的吸收量很少。这和牛奶的吸收量有关。日本老年人的钙吸收量估计和欧美相比非常少。事实上,日本老年人的骨盐密度也低于欧美人。但是,尽管日本人的骨盐密度低,但骨折率却非常低。解开这个谜的关键在于大豆异黄酮和维生素K2。
有一份有关女性脊椎压迫骨折患者的有趣的调查。分别测试脊椎压迫患者和非脊椎压迫患者的血中的维生素K浓度。维生素K1的浓度,两者几乎没有差别。但是维生素K2的浓度,骨折患者只有非骨折人群的一半。 另外还有一份关于血中维生素K2浓度和纳豆关系的调查。伦敦、广岛和东京的女性的维生素K2浓度是1:4:16。接受调查的广岛女性的90%以上每周服用纳豆1次以下。而50%的东京女性每周服用纳豆2次以上。为了调查服用纳豆和维生素K2的关系,将东京和广岛的女性分成3组。即每周服用纳豆1次以下,每周1次,每周2次以上,测试其维生素K2浓度。结果发现3组的维生素K2浓度分别为1:1.5:5.4。
从以上调查可以推知,服用纳豆的女性血中维生素K2浓度很高;而维生素K2浓度越高,骨折的可能性越小。


维生素K2的临床效果

东京大学医学部的折茂肇有如下的报告:“将80人患者分为两组,分别让其每天服用45mg维生素K2和类似药物。6个月后测量其中指骨密度,发觉服用维生素K2的一组骨密度明显地有所增加。”
另外,再将546名患者分为两组。维生素K2的参照药物选择活性维生素D冲剂。每天服用1.0μg。然后隔48周后调查其中指骨的骨皮质幅的变化。发现服用对照药物的实验组呈减少趋势,与此同时服用维生素K2的实验组则呈上升趋势。即使在骨密度方面,服用维生素K2的实验组的情况也非常之好。和活性维生素D冲剂相比,维生素K2明显具有控制骨量减少的效果。
从上述情况可知,在纳豆中具有很高含量的维生素K2在骨吸收和骨形成方面有很强的功效。即使在临床方面维生素K2和活性维生素D冲剂相比,其增骨效果也得到了确认;另一方面,和活性维生素D相比,维生素K2具有更强功效这一点也通过实验得到了确认。因此今后维生素K2的医效是值得期待的。(参见讲演记录《维生素K的骨质疏松症治疗》)

维生素K2的强骨机理

要了解维生素K2和骨的关系,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一下骨的生理状况。大楼中的钢筋,如果一直保持新建时候的状态就可以长久支撑大楼。很多人也许会有这样的印象,即骨头和大楼中的钢筋一样起着支撑人体的作用。但是,这其实是有一点不同的。骨头和大楼中的钢筋不同,不断进行着活跃的新陈代谢(骨代谢回转)。也就是说,骨牙细胞在不断形成新的细胞(骨形成)的同时,破骨细胞则不断在破坏着旧的骨头(骨吸收)。骨形成和骨吸收如果一直保持平衡,骨就能永保健康。
如果骨吸收(骨破坏)强化骨量就会减少。这种时候雌激素、钙就会产生效果。如果骨形成减弱骨量下降,维生素K2和Calcitonin能够起效果。活性维生素D能够调整骨的代谢。
所谓维生素K2参与骨形成指的是,合成osteoca-lcin(γCarboxyglutamic acid)之时离不开维生素K2。osteoca-lcin具有将钙黏附于骨上的功能。
人类几十年以前即已经弄清楚上述机理。现在再看一下纳豆吧。纳豆中既含有能抑制骨吸收的大豆异黄酮,也含有能促进骨形成的维生素K2。因此,纳豆不管是在高代谢回转型(主要是更年期的女性)的骨量减少时,还是在低代谢回转型(高龄者居多)的骨量减少之时,都是一种有效的食品。

从孩童到老年人

从上可知,一直形象恶劣的维生素K其实对人体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。维生素K的需要量,成年男性是每天65μg,成年女性为55μg。人体吸收的极限是3000μg。所以通过一般的食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。花椰菜等蔬菜中含有维生素K,纳豆中则含有维生素K2。另外,维生素K可通过肠内细菌产生。
如果是健康的饮食,就不会发生维生素K缺乏症。维生素K缺乏症是因肠内细菌生成维生素K的渠道堵塞而起。例如,抗生物质扰乱了肠内细菌的工作。还有肠内没有维生素K合成的微生物的新生儿也会有问题产生。现在,为防止因维生素K缺乏而导致脑内出血,一般采用服用维他命K果子露的办法。维生素K可以说是现代人生下来后所服用的最早的药物。
顺便说一句,在秋田地区,有“产前的2周开始该吃纳豆了”的说法。(参见须见洋行《防血栓强骨的纳豆效能》)最近的研究表明,纳豆中所含的维生素K2通过胎盘能够很容易转移到胎儿身上。纳豆能够有效防止新生儿的脑内出血。在没有维生素K果子露的时代,人们也可能靠着生活的智慧注意到了这一点吧。
在日常生活中,缺乏维生素K并不会引起出血。不过从维护骨健康的角度考虑,尽可能地吸收维生素K应该是正确的选择。从预防骨质疏松症的角度出发,我们必须重新开始认识维生素K的重要性。

东洋医学思想和纳豆

西洋医学是研究症状的学问。分析病状的起因,研究开发能治病的药剂。在和病魔斗争的过程中西洋医学取得了很大的成果。纳豆从西洋医学的角度也可以分析。纳豆中所含有的纳豆激酶具有溶血效果。维生素K2则有助于骨形成。从上述情况考虑,纳豆激酶和维生素K2可以抽取出来做药剂。
但是这样一来就把好好的纳豆变成了普通的药了。如果说西洋医学关心的是治疗病症的话,东洋医学关心的则是人的健康。东洋思想认为健康就是人的自然状态。所谓“健康”就是原来的状态。丧失了自然的状态就是病态。究竟应该如何恢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呢?东洋的医学思想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。
人体中既含有能凝固血液的因子,也含有能溶解血栓的因子。既有能形成骨的因子,也有破坏骨的因子。两者保持平衡就是所谓的健康状态。所谓生病就是两者失去平衡。西洋医学就是恢复两者的失衡。而东洋医学则重在改善引起失衡的体质之上。要改善体质,必须同时改善对立的两方。两者如果都得到改善,则失衡就不会发生。从这一点讲,纳豆完全可以说是东洋医学思想集大成的体现。
纳百恩公司充分理解纳豆的种种优势,为将其开发成有效的产品而努力奋斗。

为什么纳百恩公司坚持要开发独自的纳豆激酶?

自然界中有无数能产生有用物质的微生物。纳豆菌最值得注意的是能同时产生多种有用物质。也就是说,纳豆菌是生产多种物质的化学工厂。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物质之间还相互有着关联。中国的中药是将几种物质人为的粘合在一起,而纳豆菌却是纯粹依靠自然作用将数种物质粘合在一起。象纳豆菌这样由老天赏赐给人类的宝物,有意地将其内部物质分离只会破坏纳豆菌的功效。纳豆菌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宝物。我们纳百恩公司会充分尊重纳豆菌的这一特性,为大家提供令人满意的产品。



BACK




Copyright(C) NABIO,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.